您也可以直接收聽本篇深度分析報告的語音版本。
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所有進入美國的晶片和半導體徵收100%關稅,但承諾在美國生產製造的企業可獲豁免。此舉旨在保護美國本土生產,促使台積電、輝達(NVIDIA)等大廠加碼在美投資。
台積電採取「根留台灣,全球佈局」策略,持續在台投資先進製程,同時在美、日、德等地設廠以規避關稅。然而,海外設廠面臨成本增加、人才短缺等挑戰。
中國市場面臨激烈的價格戰與產能過剩,引發「內捲化」現象。政府已開始干預,禁止低於成本銷售,並要求車廠自律減產。
歐盟、印度、美國相繼祭出高額關稅,旨在提振本土製造。這導致進口車價上漲,侵蝕消費者購買意願,車廠需透過成本轉嫁、優化產品線及生產基地分散化來應對。
各國貿易壁壘正加速全球供應鏈的「短鏈化」與「區域化」。關稅導致的進口成本上升,也加劇了通脹壓力。企業開始導入AI平台動態計算最佳清關路徑,並將關稅變量內化為供應鏈韌性指標來應對。
中美貿易摩擦對高度依存的台灣影響甚大。台灣以出口中間產品為主,與韓國同被認為在貿易戰中尤其脆弱。ICT產業在半導體關稅豁免後衝擊較小,但傳統產業面臨巨大壓力。另一方面,美國政府鼓勵AI發展的政策,為台灣相關供應鏈帶來機遇,但電力供應是未來的基礎設施挑戰。